Search this site - 搜尋此網誌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真的接觸


  「天Joy人和Fun Fun Fun」、「飛越顛峰」、「真你真我One Two Free」、「妙極生命」、「True Touch」……通通都是我中學時期教會生活的夏令營主題。自中一開始,直到如今,去Camp的次數多到一個地步,名稱差點混淆,次序也都混亂,總之每年都去,毫不厭倦。許多年的營會都有自創營歌。其中一年的營會有兩首,一首是主題曲,另一首是插曲。插曲叫「真的接觸」。這支歌對我印象最深,甚至隨時隨地我也可以哼唱。歌詞的內容講述基督徒之間用愛心陪伴對方,互相代求,尋求真理,分享快樂,經歷風雨,直到永恆。箇中原因是主的愛和信徒之間的愛。

  「真的接觸」似乎是團契的理想。但我們的團契,是「真的接觸」嗎?沒有經歷「真的接觸」時,你有否感到失望?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的《團契生活》,討論到我們對團契 [1] 感到失望的原因:

多少時候,因為信徒的團契生活是出於某種夢想的緣故,以致整個團契垮了下來。尤其是認真的信徒,第一次置身於信徒生活的團契中,對怎樣過好信徒的共同生活,往往有某些非常明確的想法,於是便把這想法帶進來,更努力不懈地祈求實現。然而上帝的恩典卻很快地把這一類的夢想粉碎。[2]

  當初是上帝藉救恩呼召我們加入團契,所以團契的目的應由上帝來定。我們之所以對團契失望,是因為我們倒行逆施,帶著自己的期望進入團契。自己的期望與現實落空時,我們感到沮喪,以為團契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其實,團契生活的主要原因不是我要來獲得甚麼,卻是出於上帝的命令。然而,真正的團契是怎樣的呢?潘霍華提出三個特徵:
  1. 我們從弟兄姊妹的言行去重溫、學習、認識神的話語,因信徒的幫助,我們經歷神。
  2. 我們之所以彼此結連,是因為耶穌基督是我們惟一的橋樑。
  3. 信徒在今生被召,永遠連結在一起,直到天國。[3]
  看完之後,加上個人的默想,我有以下的總結:

  第一點讓我們知道,每個弟兄姊妹都受神的話語模造。雖然模造的程度和進度不同,但是我們彼此談論神時,彼此都可以成長。故此,信徒應該一起生活,否則錯失聽見神的話語的機會。而我們在弟兄姊妹面前,應該謙卑,也要看別人比自己強。

  第二點讓我們知道,我們之所以花時間一起相處,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愛。跟隨耶穌基督的人深深知道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不值得被愛。可是,當我了解到,我這個罪魁居然可以享受上帝的愛的話,那麼上帝的愛就給我愛別人的催逼感,使我也要用這種愛去愛其他罪人,幫助使我們與其他人結連。

  第三點讓我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呼召成為祂的兒女,成為弟兄姊妹。故此我身邊的弟兄姊妹不是我選擇的,是上帝選擇的。我周圍的人都是不可愛的,上帝在我身邊安放不可愛的人,讓我認識自己也是不可愛的,不過學習愛與被愛而已。愛使人成長。弟兄姊妹間的關係是持續到永久的,我們不宜逃避。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說,人好像一群刺蝟。既要彼此相近取暖,又怕被別人刺傷。在我看來,許多人怕被刺傷,寧願孤立自己,最後不能經歷成長。然而值得感恩的是,上帝揀選我這隻刺蝟,與其他刺蝟一起生活,祂以祂的話語醫治我的傷口,拔取我身上的刺。故此,上帝呼召我在教會面對我難以面對的人,愛不可愛的人,祂不准許我以任何理由逃避。

  「真的接觸」是團契的理想,因為其中有愛。然而要達到這個理想,我們的期望要包括我們必須經歷苦楚的事實。雖然如此,這條路徑我走過了。而我也經歷不少真的接觸,不枉此行。

[1] 團契:Communion,我們可以理解為「肢體相交」。
[2] 潘霍華著,鄧肇明譯:《團契生活》(香港:基督教文藝,1994),頁11-12。
[3] 潘霍華:《團契生活》,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