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 搜尋此網誌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滿滿的出去,空空的回來?(得一1~22)

對象:成年人(已信者)
時間:一小時半左右


死亡和缺乏的威脅(得一122

1.        死亡的威脅(得一16
1 士師秉政的時候[註一]、國中遭遇饑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2 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名叫拿俄米、他兩個兒子、一個名叫瑪倫、一個名叫基連[註二]、都是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人[註三]、他們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裡。
3 後來拿俄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婦人和他兩個兒子。
4 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俄珥巴、一個名叫路得、在那裡住了約有十年。
5 瑪倫和基連二人也死了、剩下拿俄米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
6 他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他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

l          [註一]:士師秉政的時候,即是公元前1390年至前1043年掃羅出現的時間,約有三百年(參士十一26)。時間在中國人的商朝(主前1600~主前1050

l          [註二]:「以利米勒」的意思是「上帝是王」,「瑪倫」可能解「衰弱」,「基連」可能解「滅亡」,「拿俄米」的意思則是「甜蜜」、「美好」。《路得記》會否像本仁.約翰(John Buyun)的小說《天路歷程》一樣,將抽象的東西擬人化?例如:「恩慈又問:『沒有人跟隨你,勸你回家嗎?』基督徒回答說:『有,善變和固執追趕我了我一段路。固執見我心意堅定,就回去了;而善變因為和我一起掉進憂鬱潭,就氣餒了,不願再冒險前進,也捨我而去了。」其實,我們毋須過度忖測這些名字背後有甚麼屬靈意義,因為這些名字以及類似的名字常見於公元前1400年代的文獻。參Fredric W. Bush, Ruth, Esther,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9, (Dallas: Word, Incorporated, 1998), 63-64況且《路得記》所使用的歷史和文化資料,如叔娶寡嫂、脫鞋習俗,以及大衛的家譜等,都表明它的敘事內容取自歷史資料,不大可能是虛構的小說。

l          [註三]「猶大伯利恆的以法他」,表明它有別於西布倫的伯利恆(書十九15

1.1.       根據第1節,為何以利米勒移居外地(摩押地)?他打算永久移民嗎?他的決定是否明智?


1.2.       以利米勒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他們的做法是否合宜?


1.3.       根據第1節,以利米勒的家庭起初面臨甚麼危機?根據第5節,這個危機得以解決,還是變得更加嚴峻?


1.4.       你曾出現健康、經濟、家庭或其他危機嗎?當時你用甚麼方法去處理?而這危機能得以解決,還是變得更加複雜?


2.        缺乏的威脅(一722
7 於是他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
8 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罷、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
9 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他們親嘴、他們就放聲而哭、
10 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
11 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罷、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麼.
12 我女兒們哪、回去罷、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
13 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
14 兩個兒婦又放聲而哭、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只是路得捨不得拿俄米。
15 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罷。
16 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 神就是我的 神[註四]
17 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註五]
18 拿俄米見路得定意要跟隨自己去、就不再勸他了。
19 於是二人同行、來到伯利恆[註六]、他們到了伯利恆、合城的人就都驚訝[註七]、婦女們說、這是拿俄米麼。
20 拿俄米對他們說、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
21 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
22 拿俄米和他兒婦摩押女子路得、從摩押地回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註八]


l          [註四]「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意味著路得的決定是社會性和宗教性的。前者表示路得由摩押人改變成為以色列人,後者表示路得改宗以耶和華為神。

l          [註五]古代巴勒斯坦的人採用家族墳墓。屍首在墓穴裡腐化後,骸骨便放到墓穴裡面的一個儲藏室。如果死者在遠方逝世,則可將他埋在當地,數月後將骸骨收集,搬回家族墳墓裡儲藏。因此,路得說:「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意思就是歸入拿俄米的家族裡。「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

l          [註六]經文沒有記載摩押至伯利恆的路程,但其實這個路程應該十分艱苦。他們要離開摩押山地向北行,沿死海邊緣走,一直下行到水平面以下1290呎的約旦河谷,經過約旦河,然後攀上崎嶇的沙漠地帶,登上水平面以上2300呎的伯利恆。參晏保羅(Paul P. Enns)著,林貴珍譯:《路得記》,天道研經導讀,(香港:天道,2003),頁18

l          [註七]「驚訝」(原文:הם)在舊約聖經只出現六次,分別譯為「擾亂」(申七23)、「震動」(撒上四5,王上一45)、「唉哼」(詩五十五2)、「大大喧嘩」(彌二12)。因此「合城的人都驚訝」應拿俄米和路得的回歸造成合城的人騷動。而「合城的人都驚訝」可能只是誇張修辭法,是為了表達這股騷動非常廣泛。

l          [註八]以色列在猶太曆法以珥月收割大麥,相當於新曆四至九月。經文說「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表明伯利恆的農耕地回復正常,饑荒已經結束。



2.1.       根據第67節,拿俄米和兩個媳婦因為甚麼緣故從摩押地歸回?


2.2.       完成以下四點,你認為拿俄米腦海中的耶和華是怎樣的神?

n          拿俄米聽見耶和華_______自己的百姓(一6

n          拿俄米認為耶和華_______已死的人(一8

n          拿俄米祝願耶和華_______兩位兒婦(一910

n          拿俄米認為耶和華_______他(一13


2.3.       根據第1113節,拿俄米提出三種不可能:(一)他沒有丈夫,不可能再生子;(二)他已經年老,不可能再有丈夫;(三)即使有丈夫可以給兒婦作丈夫,兒婦不可能等他們長大。以上三個可能性是否合理?


2.4.       承上題,俄珥巴和路得,哪個的抉擇較明智?


2.5.       拿俄米為何要更改自己的名字?這表達了他怎樣的情緒?


2.6.       細看第21節,完成以下三點,拿俄米認為上帝促成甚麼事情發生?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n          我_______,耶和華使我______  (對/錯/不肯定)

n          耶和華降_____與我           (對/錯/不肯定)

n          全能者使我_________        (對/錯/不肯定)


3.        討論
3.1.       我們常常都會計劃人生,例如為退休生活積蓄金錢,為父母購買人壽保險,為兒女安排升學路線等。這是合理不過的事,因為聖經也鼓勵我們計劃未來:「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箴十五22),然而「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箴二十一31),在多變的歲月裡,我們會否抓錯了可倚靠的對象?

為了生計,以利米勒舉家移居摩押,俄珥巴返回娘家,拿俄米返回伯利恆。路得卻做了最「不智」的決定──放棄自己的民族身分和信仰,離鄉別井,加入以色列群體和投靠耶和華,結果一直蒙神保守,最終成為蒙福的人。這對我們有何提醒?

3.2.       拿俄米經歷許多痛苦。他將苦難歸咎於上帝(得一132021),卻忘了他出去的時候經歷饑荒,回來的時候有忠誠的路得相伴,也似乎不曉得上帝沒有撇下他使他沒有至近的親屬(得四14)。

拿俄米的經歷可能與我們的經驗相似。我們遇見苦難時,會被憂傷、憤怒蓋過理智,也可能看不見任何曙光。我們甚至可能像拿俄米一樣怪責上帝,但拿俄米仍有一項美德,就是面對困難時,沒有咒詛上帝,也沒有棄掉上帝!「堅持到底,必有嘢睇」會否也是你的寫照?

4.        功課
4.1.       閱讀《申命記》二十四章19-22節:「 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 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你打橄欖樹、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摘葡萄園的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然後閱讀《路得記》第二章,你認為波阿斯對路得的恩慈是基於盡律法的義,還是真的以恩慈待人?

《路得記》系列查經資料


對象:成年人(已信者)



1.          《路得記》簡介
  士師時期(得一1),以利米勒和家人因為饑荒而離開伯利恆到摩押地居住。可惜的是,他們在摩押還是沒有脫離滅絕的危機,因為所有的男丁都死了,只餘年老的拿俄米和他兩個媳婦俄珥巴及路得。拿俄米決定返回故鄉,遂囑咐媳婦回娘家再嫁(得一8111315),俄珥巴在第二次吩咐後便走了,但路得堅持與拿俄米同去,甚至願意改變民族身分和所敬拜的神(得一16),這突顯路得的忠誠和決心。我們無法得知饑荒的原因,也不曉得為何所有男丁都在摩押地亡殁。不過從拿俄米的評論:「耶和華伸手攻擊我」(得一13)、「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得一20)、「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得一21),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拿俄米將他的苦難歸咎於上帝。讀者不禁問,既然耶和華眷顧住在以色列的百姓(得一6),那麼祂會否眷顧拿俄米?拿俄米祈願耶和華恩待他的媳婦,像這些媳婦恩待亡夫和婆婆(得一12),是否意味了人對人的恩惠比神對人的恩惠還要豐富?

  接下來的記述,我們可以發現上帝的確眷顧他們。他們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得一22),表明饑荒已經結束。第二方面,路得恰巧來到前夫親屬波阿斯的田裡拾取麥穗(得二3),而波阿斯願意用他的能力保護路得,甚至提供超出合理的待遇(得二816)。在第二章,我們可以從監管收割的僕人的角度,看到路得是個有禮和勤勞的婦人(得二67);而從波阿斯對路得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到波阿斯是個敬畏神,敬佩路得,為人設想,仁慈體貼的人(得二812)。此後,路得將自己的經歷告訴拿俄米,這時,我們才曉得波阿斯「是一個有買贖權的至近的親屬」(得二20,原文有「有買贖權的」,和合本沒有翻出來)。拿俄米吩咐路得專心在波阿斯的田裡拾麥穗(得二22)。然而,我們在這裡看不出拿俄米內心是否正在盤算甚麼,也看不見波阿斯會否盡上至近親屬的責任。

  大麥和小麥都收割完了(得二23),換言之,七個星期已經過去(申十六912)。路得再不能拾麥穗。這時,拿俄米希望為路得找個安身之處(得三1),於是吩咐路得在波阿斯睡覺時躺在他腳邊(得三15)。路得聽從拿俄米的吩咐,並且請求波阿斯盡親屬的本份(得二69)。波阿斯敬佩路得舉動,願意成為買贖近親,只是另有一位比他更有買贖優先權的人(得三12)。他承諾那人若不買贖,他必買贖(得三13),然後仍以恩慈對待路得,打發他回拿俄米那裡(得三1315)。路得將自己的經歷告訴拿俄米,拿俄米聲言波阿斯必定做點事情。

  波阿斯在眾長老面前與那至近的親屬商討贖回以利米勒的地,以及盡「叔娶寡嫂」的婚姻條例(Levirate marriage),那人不肯,波阿斯就承擔責任(得四112)。於是波阿斯娶路得為妻,並且生子。事情進入大團圓結局,婦女們都對拿俄米說,有了路得比有七個兒子更好(得四15)。而拿俄米作了那孩子的養母,甚至人們都說拿俄米得兒子了(得四1617),這回應了拿俄米年紀老邁不能生子的怨言(得一11)!

  《路得記》最後的部份,是全書的附錄,表明波阿斯和路得是大衛的祖先。


2.          分段[註]
甲、引言:死亡和缺乏的威脅(一122
                   i.                死亡的威脅:一個猶大家庭瀕臨滅絕。男丁皆殁,只餘女性(一16
                  ii.                空空的回來:拿俄米和他的媳婦路得一無所有地歸回伯利恆(一722
乙、路得在禾場遇見波阿斯(二123
                   i.                路得恰巧來到親屬波阿斯的禾場收集麥穗……………………(二1 3
                  ii.                路得與波阿斯在禾場相遇,波阿斯顯出慷慨…………………(二417上)
                 iii.                路得的報告與拿俄米的分析。波阿斯是至近的親屬,拿俄米囑咐路得專心在他的禾場拾穗……………………………………………………(一17下~23
丙、拿俄米為路得找「歸宿」(三118
                   i.                拿俄米向路得透露他的計劃……………………………………(三15
                  ii.                路得照拿俄米的吩咐所行,波阿斯願盡親屬的本份…………(三615
                 iii.                路得的報告與拿俄米的分析。拿俄米囑咐路得等候…………(三1618
丁、結尾:生命和豐盛(四122
                   i.                波阿斯承擔贖回拿俄米和路得的責任…………………………(四112
                   ii.                波阿斯娶路得為妻並生子。拿俄米得生命和豐盛……………(四1317
                  iii.                後記:家族的延伸:大衛的家譜………………………………(四1822


3.          功課
甲、閱讀《路得記》第一章,你認為以利米勒舉家到摩押地寄居、拿俄米歸回伯利恆居住、俄珥巴返回娘家再嫁、路得跟隨拿俄米到伯利恆定居,哪個人的決定最明智,哪個人的決定最不智?



[註]分段乃修自:Fredric W. Bush, Ruth, Esther,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9 (Dallas: Word, Incorporated, 1998),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