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 搜尋此網誌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論個體

如果路德喚起我對恩典的關注,那麼祁克果勾起我對個體的重視。

祁克果對於黑格爾人觀深感痛絕。黑格爾哲學是嚴密和封閉的思想系統,他不但消除神與人之間的距離,更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針對後者,祁克果認為黑格爾哲學所提出的「群體」淹沒個體,令活生生的人異化(alienation),因為「群體」沒有手腳、沒有生命、沒有靈魂,唯個體才有。「群體」概念衍生更嚴重的問題:令個體失去承擔力:

一個群眾──不是指這個或那個群眾,不是指現存或已消逝的一個群眾,也不是指卑賤的或尊貴的人,富人或窮人所集合的一個群眾,卻是指群眾的概念就是「非真理」,因為群眾既將個人變為一個組織中的分子,就使個人不負責任忘卻自悔,或至少是削弱了他的責任感。1

教會是一群以基督為首的蒙召聖徒,雖然一般信徒對於黑格爾哲學感到陌生,但是我們往往像黑格爾一樣有淹沒個體的危險。舉例來說,華人基督教宗派的影響力甚為突出。由於不同宗派的傳統,教會有意無意地模造弟兄姊妹的性格。於是,弟兄姊妹自覺或不自覺地迎合宗派的氣質,造成這個宗派的信徒充滿活力,那個宗派的信徒特別含蓄。這本無不妥。不過,假如含蓄的信徒在充滿活力的宗派裡被視為不合作份子,或者活躍的信徒在事事內斂的宗派裡被看為滋事份子,則委實叫人擔憂。我所憂慮的是,那些與教會整體氣質格格不入的弟兄姊妹,最終會被排除於教會以外,甚至被排除於基督大公聖會以外。

從牧養的層面,我有另一層次的憂盧。我懷疑為數不少的「弟兄姊妹」,自覺或不自覺地淹沒於周圍的群體。他們恆常出席團契、主日學、崇拜,看見旁邊的人信得堅固穩壯,就以為自己也信得堅固穩壯,誰知他們領受了上帝的教,卻在思想言行裡比不信者更加不濟。2

信主日深的人,應該知道合一與齊一的分別。我們有一主、一信、一洗、吃同一個餅、喝同一個杯、受同一本聖經模造,飲於同一位聖靈。雖然如此,上帝呼召我們成為合一的群體,卻沒有呼召我們成為齊一。甚至在恩賜的分配上,聖經明言反對我們齊一。故此,有些差異是上帝鼓勵存在的。

教會幫助人與上帝連結,但是上帝的道卻與單獨的人相遇。救恩並非批發的,卻是零售的;成長並非一致的,卻有超前與墮後的。教會為策略和經濟的好處,固然要留意信徒屬靈狀況的最大公因數,引導他們與神相遇,這種做法是洽當的。至於教會存在「不合作份子」與「滋事份子」,並不叫我擔憂,因為這表明教會仍能容納不同類型的個體。作為牧者,我不能忽略每一個單獨的個體都不可能與其他人完全一致,沒有任何一個個體可以單靠集體牧養而得到健康的發展。作為信徒,我不可以單單傳承別人的宗教經驗,卻忽略自己必須與上帝單獨相遇。作為信仰群體的一份子,我必須歌頌個體之間的差異,因為差異塑造我對別人的容忍力,好叫我捨己,也加添我的獨特性,好叫我愛己。

-------------------------
 1 祁克果:〈那單獨的個人〉,收氏著,章文新編,謝秉德譯:《祁克果的人生哲學》(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90),頁49 。
 2 早期教會已經有洗禮前教育,以及洗禮前「問心事」。這一措施確定每一個人接受洗禮加入教會前都對信仰清晰,這就可避免偽基督徒的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