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年曆以耶穌基督一生的事件為綱。信徒按教會年曆的編排,藉崇拜、讀經和靈修,就可周而復此地默想基督的福音,與主偕行,靈命滋長。踏入十一月,教會年曆步入尾聲--榮耀的君王即將再來。
對於末後的事與主再來,信徒可能有兩極的看法。我以下面的生活小故事說明:
明天,學校派發考試成績表。小聰、小明在課室談論明天的事。
小聰憂心忡忡,說:「如果沒有明天,那有多好?上星期老師派發已經批改的考試卷,我每科成績都退步。成績表出來以後,爸爸媽媽一定痛罵我不用功了。」
小明則滿懷希望:「我則不然!爸爸媽媽早就答應,假如我成績進步的話,他們就會獎勵我。今次,我每科都有改善,我實在急不及待,真想明天快點到來!」
面對相同的日子,人們有不同的反應。同理,面對主再來,有人恐懼戰兢,有人熱切期待。根據《阿摩司書》,先知阿摩司警告那些不義的人,切莫想望耶和華的日子,因為那日黑暗沒有光明(摩五18-20)。但在《詩篇》,自覺困苦窮乏的詩人,則熱切渴望上帝速速到來幫助他、搭救他(詩七十5)。如斯兩極的態度,乃源於以下必成的事:神要降臨審判生人和死人,信靠祂的人必得安慰,不信的人必被定罪。換言之,今生的生活影響將來的命途!
面對主再來,我們不宜抱手等待,因為所有關於末世論的教導,都與今世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若曉得將來必成的事,今天就應未雨綢繆。就如聰明人為退休的生活籌算,愚拙人則今朝有酒今朝醉。問題是,我們應當如何預備自己,迎接主再來呢?根據《馬太福音》二十四至二十五章,耶穌基督談論末世的徵兆和主再來的突然性,然後說:「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太二十四42)接著以四個比喻闡釋,包括惡僕的比喻、十童女的比喻、按才受職的比喻,以及綿羊與山羊的比喻。前三個比喻都以奴僕為主題,談及家主/新郎在奴僕意想不到的時候回來。由此可見,基督(家主)在哪年哪月哪日回來,信徒(奴僕)不必知道,但信徒在今世應當以僕人的心態順服主的吩咐,忠心服事祂。從個人的層面,是指每日跟隨主腳蹤,作個行道的人;從群體的層面,是要落實彼此相愛,擴展基督的福音。
「主說:『那麼,誰是那忠心又精明的管家,主人要派他管理自己的家僕,按時定量分糧給他們的呢?』」(路十二42.和合本修訂版)願我們好好運用神給我們的才幹和機會,成為忠心和精明的管家。主人來到,看見我們這樣做,我們就有福了(路十二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