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 搜尋此網誌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上帝在哪裡?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是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他在自己的回憶錄《夜》(Night)中,描述自己在奧斯維辛(Auschwitz)集中營的經歷。當時,他與其他囚犯被強逼觀看三位猶太人接受絞刑。其中兩位是成人,他們大叫「自由萬歲」後,很快就被吊至斷氣。餘下一位是個男孩子。可能因為體重過輕,他在絞刑架上殘活半個小時,經歷漫長的痛苦才氣絕身亡。維瑟爾身後的同伴目睹此情此境,絕望地呼喊:「上帝在哪裡?」。維瑟爾沒有回答,心裡卻響起一道聲音:「上帝在哪裡?上帝就在這裡,吊在絞刑架上。」──意思說,他所相信的上帝已經死亡。

  當邪惡肆虐,不義的事情發生,上帝在哪裡?這是千古以來,每個世代的信徒,甚至無神論者都質問的問題。許多無神論者將苦難的責任推到上帝身上。他們在苦難上面建築無神論,因為在不能磨滅的傷痕上,全能又全善的上帝似乎沒有立足之地。對信徒來說,苦難帶給我們相同挑戰。《詩篇》的哀求詩,以及約伯的哀鳴,都反映出無辜人受苦是多麼的荒謬。然而我們切切不能遺忘,聖經所記載的義人,沒有一個丟棄信心。為什麼?這是因為聖經所啟示的上帝既全能全善,也關心世人疾苦。

  上帝與人休戚與共。三一上帝藉聖子和聖靈創造世界(創1:2;伯33:4;詩104:30;約1:1-14)。祂創造時間和空間,讓人居住其中,而祂自己也臨在我們的時間和空間,與人建立關係(創3:8-9)。上帝的感情與人相連。當人背離祂,終日思想的盡都是惡,祂就心中憂傷(創6:5-6)。雖然如此,祂沒有撤離世界,反積極介入,用立約的方式繼續與人建立關係(創12:1-3),多次更新這約(出20章;撒下7章;耶31:31-34),又多次用祂的靈藉眾先知勸戒百姓(尼9:30),顯明祂不離不棄的愛。末了,三一上帝成全祂的約,藉聖子耶穌基督有形體地進入我們的時間與空間,作我們的救贖者;同時藉聖靈無形體地進入活在時間與空間的人當中,感動人信靠祂(林前12:3),使眾人進入三一上帝的團契(弗4:3-6),幫助人明白祂的話語(約16:13),作我們的安慰者(約14:16),轉化人的生命(加5:22-23)。總括而言,聖父、聖子、聖靈積極關心世人,一直介入我們的時間和空間。

  對信徒來說,上帝在哪裡?上帝在天上!祂從天上觀看世人(詩33:13),但同時靠近傷心的人,拯救靈性痛悔的人(詩34:18)。上帝在哪裡?上帝曾在十字架上!祂因為世界而受苦,甚至為世界而受苦。當我們想起歷史的創傷,我們也應想起聖子耶穌基督在殘忍的政權下降生(太2:16),又在荒謬的政權下受害(太27:22-26)。上帝在哪裡?上帝在我們的心裡!聖父和聖子差遣聖靈住在我們心裡,親自與我們同在,使我們對基督有所記憶,也對基督的再來有所期盼。


  在耶穌基督被賣的那一夜,祂應許聖靈要降臨所有信靠祂的人心裡。祂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在苦難裡,在不義中,上帝不曾離席。祂所賜的聖靈與信徒同行,醫治我們的悲痛(約14:16-29),聆聽我們的悲情,更用說不出來的嘆息為人禱告(羅8:26)。藉著祂的靈,我們有能力抵抗邪惡,消除怨恨,使不義無法在我們身上蔓延開去,並啟動我們懷著世界得著更新的盼望奮勇前行。故此,信徒面對不能磨滅的傷痕,不應單單滿足於解釋人性和歷史,也不應停留於怨憤或沮喪,倒要默想上帝的恩慈,在聖靈裡更新內心,然後帶著憐憫的眼淚,像基督一樣服事被罪惡扭曲的世界,與身陷苦難的人同行,直到主來。

20170326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