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 搜尋此網誌

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登山寶訓查經系列-01:簡介


登山寶訓 簡介

1          登山寶訓的重要性

摩西
耶穌
經文
20-24
5-7
地點
西乃山
加利利湖北面的一座山
內容
領受律法
解釋律法「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5:17);六次「你們聽見……只是我告訴你們」(5:21-48
對象
12支派
12門徒


「他教導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

1.1  思考:為甚麼登山寶訓與十誡同等重要?

2          登山寶訓的大綱
2.1         引言(5:1-2
2.2         天國子民的品格和福氣(5:3-12
2.3         天國子民的本質和使命(5:13-16
2.4         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5:17-7:12
2.4.1   肯定律法(5:17-20
2.4.2   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5:21-48
2.4.2.1  論殺人(21-26
2.4.2.2  論姦淫與休妻(27-32
2.4.2.3  論起誓(33-37
2.4.2.4  論報仇(38-42
2.4.2.5  論愛(43-48
2.4.3   真正的虔誠(6:1-7:11
2.4.3.1  論施捨(1-4
2.4.3.2  論禱告(5-15
2.4.3.3  論禁食(16-18
2.4.3.4  論財富(19-21
2.4.3.5  論心裡的光(22-23
2.4.3.6  論憂慮(25-34
2.4.3.7  論論斷人(7:1-5
2.4.3.8  論辨別的智慧(7:6
2.4.3.9  論祈求(7:7-11
2.4.4   總結律法的總意(7:12
2.5         結論兩條道路(7:13-27
2.5.1   兩條門路(13-14
2.5.2   兩種果樹(15-23
2.5.3   兩種根基(24-27
2.6         聽眾的反應(7:28-29

2.7  思考:耶穌的教導是舊的還是新的?耶穌的權威與摩西權威,哪個更大?

3          登山寶訓的一些歷史詮釋
3.1         十二使徒遺訓(第一世紀末期至第二世紀早期)
3.1.1   社會文化與第一世紀相差不大,所以按字面教導和實踐登山寶訓,能抗衡異端,並與猶太教分別出來。
3.2         奧古斯丁(四世紀)
3.2.1   認為登山寶訓是完美的基督徒典範,但即使基督徒不能完全遵守,也不會妨礙得救。
3.3         中世紀
3.3.1   認為登山寶訓對神職人員來說是誡命,對信徒來說只是忠告即使沒有遵守也不會失去救恩。
3.4         宗教改革期間——路德宗
3.4.1   信徒的教會生活受登山寶訓約束,但在俗世中不必按登山寶訓實踐。
3.5         宗教改革期間——重洗派
3.5.1   嚴格按字面理解和實踐登山寶訓。
3.6         時代主義者
3.6.1   認為登山寶訓是律法,現在的基督徒無力遵守,只有主再來,登山寶訓才生效。
3.7         心態倫理(An Ethic of Intention
3.7.1   認為登山寶訓提供原則,但實踐上應考慮文化因素,不應嚴格按字面去行。

3.8  思考:考慮整卷《馬太福音》的教導,馬太記錄登山寶訓的目的是甚麼?你認為今天的基督徒如何實踐登山寶訓?

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新喜劇之王》的倫理學


《新喜劇之王》的倫理學

  根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演員的演出是透過演員的體驗與劇本的角色交互而產生的。同理,下文是我對人生的體驗與電影的表達交流互動而產生的。在互動的過程中,電影情節是我內在反省的材料。而互動的結果是,導演的原意最終被揚棄,我對人生的感悟得以提升。考慮到這一點,本文雖然有過度詮釋(over-interpretation)的危險,有機會誤解導演的原意,但是我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

  《新喜劇之王》的網上評論,多圍繞著它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我認為《新喜劇之王》是後者。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定義,「悲劇是模仿一個嚴肅而本身完整的行動,行動的範圍應相當廣泛;劇中使用的語言應依不同情節而加上愉悅的伴奏;其形式應是富於戲劇性的,而不是敘述性的;最後,藉由其劇情引起哀憐與恐懼之感,藉以達成此等情緒的『淨化』。」[註1]換言之,悲劇的觀眾從劇情當中引發負面的情緒,從而引發觀眾模仿劇中人物的高尚情操。例如:古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的主角沒有擺脫命運的擺佈,但是它描述主角與命運鬥爭的英雄氣慨。

  《新喜劇之王》完全符合古希臘悲劇的特點。女主角如夢堅信,憑藉後天的努力,終有一天一定可以當女主角。於是,她不斷琢磨演技,不斷尋找演出的機會,不斷嘗試呈現自己的實力。即使她跑了十多年的龍套,他仍然努力不懈。然而,命運弄人,她欠缺的是一個機會。一天街上,她跟朋友說:「機會就是留給努力的人。總不能我站在大街上,就有人拉我當明星吧!」此話說完,她身邊不願意當明星的朋友,竟然在大街上被星探發掘,搖身一變而成為女主角。如夢沒有得到命運的眷顧,大受打擊,唯有對自己說,要加倍努力,迎接屬於自己的機會。後來,為了爭取演出機會,她在導演面前自薦,卻得到恨毒的評價——從現在到宇宙毀滅,你都沒有機會。然後,那位起初不願當明星的朋友冷血地踹上一腳:「算了吧!這是命。」最後,她得知自己被男朋友騙財之後,走到人生的最低谷,在雨中騎著電單車時遇上車禍。

  《新喜劇之王》詰問我們:努力與機會到底有甚麼關係?不論劇情或是現實都告訴我們殘酷的真相,就是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不一定經過努力。正如《傳道書》所說:「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傳9:11)《新喜劇之王》留下一個不能解決的懸念。到底如夢在車禍之中死去,後事都是她的幻想,還是她在車禍之中僥倖生還,然後得到提拔,最終成為最佳女主角?我們不能得到確鑿的結論。或許,導演透過配樂《天鵝湖》,表達《新喜劇之王》與《天鵝湖》一樣,容許兩極的結局發生。然而,不論觀眾接受哪一個結局,仍然無損《新喜劇之王》的悲劇意義。

  在大團圓結局裡,如夢獲頒最佳女主角。頒獎之前,銀幕放映她成名之前的珍貴片段,即是她跑龍套的片段。原來,跑龍套造就一個巨星的誕生。倒過來說,最佳男女主角,就在跑龍套裡面。這反映一件事實。演藝圈大,有實力的人不少,可是榮獲最佳男女主角的,沒有幾多人。我們都曉得,懷才必遇是勉勵世人奮鬥的說詞,懷才不遇才是人生的常態。所以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夢的偉大情操在於她與命運鬥爭,努力不懈,自強不息,敬業樂業。這樣看來,我們追問如夢到底有沒有成為最佳女主角,其實沒有意義。因為即使她一生沒有得到別人的賞識,她仍然配得最佳女主角。而演員的價值並非在獲頒最佳男女主角之時,而是他一絲不苟地演出之時。如夢的一生,過程比結局更重要。片頭配樂陳百強的《疾風》歌詞正是反映這點:「如內心有夢便全力追蹤,不須計哪天才可終。」

  《新喜劇之王》對基督徒有甚麼反思呢?王礽福最近說:「聞說神學院某同學講道很好,特地上網聽她講道,印象最深是她講了一個信徒例子:某姊妹在某大公司面試後,證實懷了身孕。這時候該公司決定聘用她,她猶豫應該即時相告,還是假裝上任後才知道懷了孕。幾經考慮,她決定如實相告。果不其然,神蹟沒有發生,大公司決定不聘用她。之後,果不其然,神蹟沒有發生,她找不到一份比這大公司條件優厚的工作。」[註2]王礽福指出,我們行善,不是因為行善可以得到報償,而是行善本身已經有價值,而其價值遠越條件優厚的工作。這其實詰問我們:如果信仰基督,不會帶給你甚麼好處,你還會信仰基督嗎?這問題的核心是:你的上帝是上帝,還是上帝的恩典?優秀的演員尚且不會因為懷才不遇而放棄追逐夢想,真實的基督徒也不會因為生活的窘迫,人際關係的衝突,罪惡的猖狂,甚至禱告的不蒙應允而放棄追隨基督。為甚麼?因為如果祂是指引我們通往父神的唯一道路,宇宙的真理,生命的源頭,我們就沒有放棄追隨祂的理由。


〈成為我異象〉
1)求我心中王,成為我異象,我別無愛慕,惟主我景仰;
主日夜居首,我心嚮往,睡著或睡醒,慈容是我光。
2)成為我智慧,成為我箴言,我願常跟隨,主在我身邊;
你是我聖父,慈愛無比,你常居我心,你我不相離。
3)我不求虛名,也不求富有,主是我基業,從今到永久;
惟主在我心,永遠居首,天上大君王,祂是我萬有。
4)天上大君王,光明的太陽,容我享天樂,我已打勝仗;
我心之主宰,凡事引導,萬有的主宰,成為我異象。

------
[註1Aristotle, Poetics, 6, 1449b 25-28。譯文參Aristotle著,陳中梅譯注:《詩學》(台北:商務,2001),頁63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原諒他?算了嗎?(西3:12-4:1)


原諒他算了嗎?(西3:12-4:1

12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要穿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
13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14除此以外,還要穿上愛心,因為愛是貫通全德的。
15你們要讓基督所賜的和平在你們心裏作主,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你們還要存感謝的心。
16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篇、讚美詩、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以感恩的心歌頌神。
17你們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他感謝父神。
18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裏面是合宜的。
19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虐待她們。
20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
21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生氣,恐怕他們會灰心。
22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服事,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心存誠實,因為你們敬畏主。
23你們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裏做,像是為主做的,不是為人做的;
24因為你們知道,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作為賞賜。你們要服侍的是主基督。
25行不義的人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
1你們作主人的,待僕人要公正,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1.      蔡康永在《奇葩說》第三季第七期說:「我們會想到一件我們過不去的事或一個過不去的人,最後卻看似原諒。其實那不叫原諒,那叫算了。我們活久了的時候,會覺得累了,對自己說算了,我們沒有原諒對方,沒有每一個人錯誤都要求被原諒,我們不是聖人。歲月替我們把這件事撤抹除,不表示我們該原諒。」。在夫婦、家庭、同事的關係裡如果有人得罪你,你認為「原諒」他或者「算了」,有什麼分別?

2.      保羅在西3:12說,信徒是被揀選的神的選民),有神的特質聖潔,承受神的愛蒙愛),要從外面加添穿上)以下特質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你認為「原諒」須要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嗎?「算了」須要嗎?

3.      愛是貫通全德的」。「貫通」原文的意思是「捆在一起」。如果「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而沒有「愛心」那會出現怎樣的結果

4.      西3:12-15說,不論是「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和忍耐」,還是「愛心」都是「穿上」的。這意味著,以上的特質都不是出於自己,而是從外面加添的,其效果是「基督所賜的和平」。試默想,神的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和愛心,以及基督所賜的和平。

5.      保羅提出,只要以感恩的心有智慧地用各種的詩歌(詩篇、讚美詩、靈歌),彼此教導和勸戒,就可以把基督的道存在心裡。你有哪些經文或詩歌可以推介給弟兄姊妹

6.      「奉主耶穌的名」,意思是「代表耶穌,並被耶穌賦予權力去做事」。當信徒穿上基督,我們行事為人就彷彿像基督做的一樣。請看西3:18-4:1,你認為在夫婦、家庭、同事的關係裡如何展現出神的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愛心和基督所賜的和平?

7.      在各種人際關係裡,我們若行義的話難免為義受苦。保羅說:「因為你們知道,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作為賞賜。你們要服侍的是主基督。行不義的人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西3:24-25)這給你什麼反省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