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 搜尋此網誌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我看《9》--沉迷第八藝術第三回

  2005年,新進導演Shane Acker憑自編自導自製十一分鐘的動畫短片《9》,榮獲提名2006年第78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此片雖然落敗,但良駒巧遇伯樂。著名鬼才導演添.布頓(Tim Burton)賞識Acker,與其他三人監製,欽點Acker拍攝加長版《9》。電影於2009年9月9日上畫,共79分鐘。

  《9》(2005)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QcMeNh7Hc

  加長版《9》的故事延續短篇。場景是一位科學家創造了高等智慧的機器人,我們姑且稱之為Brain。但由於Brain只是機器而沒有人性,所以被一些有壞心腸的人類利用作戰爭。後來機器人叛變,人類與機器人大戰,所有人類滅亡。創造Brain的科學家為了彌補過錯,在人類滅亡之前,創造了九個由麻包袋做驅體的小機器人,並將自己靈魂的各個部份注入當中,期望這些麻包機器人能拯救世界,延續生命。他臨終之前說:「We had such potential. Such promise. But we squandered our gifts. And so, 9, I am creating you. Our world is ending. Life must go on」

  故事說「九」甦醒了。他對所有事情一無所知,他巧遇其他同類,亦遇見一些追殺他們的機器人,並因為好奇而喚醒了沉睡多時的Brain。Brain醒後,製造幾個機器獸追殺麻包機器人,而好幾位麻包器人都壯烈犧牲,他們的靈魂都被Brain吸收了。倖存的麻包機器人漸漸得知事情的始末,決意釋放遇害者的靈魂,最後毀滅Brain。故事結束時,綠色的亡靈升上雲頂。雨水悄然灑下。圓渾的水滴降在地上,每一顆都蘊含著綠色的物質,形似亞米巴。這時,「七」問「九」:「Whap happens next?」「九」回答:「I'm not sure. But this world is ours now. It's what we make of it.」

  總括來說,故事內容極奇簡單,就是一群有靈魂的機器人,對抗沒有靈魂的追殺者。過程中,幾位同伴犧牲了,但是最後有靈魂的機器人獲得勝利,世界重獲生機。勝利者在新世界裡重新開始。劇情簡明,但仍有許多不解之迷,這裡不贅談了。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角式破壞Brain的大本營之後,各人鬆一口氣。他們在外邊找到黑膠碟和留聲機,播出Over the Rainbow一曲。這時他們以為事情告一段落,玩的玩,笑的笑,遠眺夕陽的遠眺夕陽。怎料,在歌曲播放之際,Brain從頹垣敗瓦中杳然踏出來,再次襲擊他們。雖然誰都能想到Brain無咁易死,但電影妙就妙在運用Over the Rainbow一曲。

  Over the Rainbow是美國電影《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1939)的主題曲,榮獲當時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亦風靡當時的西方世界。至今令人一聽難忘,故被選為百年金曲之一。這曲用婉轉浮弱的女聲唱出,就能拖慢影片的節奏,令人在紛雜擾亂的環境之中透一口氣,心懷盼望。不過,人人皆知Brain死不了,唯主角如在夢中,危機謐然漸現,處處皆可成為殺機,這就是劇力逼人之處了!

  妙用Over the Rainbow的電影不多。《9》未能令人拍案驚奇。最最為值得一讚的是吳宇森導演的《奪面雙雄》(Face/off)(1997)。片中一個小孩子被套上耳機,在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險境中穿插,但觀眾只聽見Over the Rainbow一曲,再加上吳導演運用港式槍戰常用的特慢鏡,營造出「暴力美」,為金曲創造另一重層次。



  還是說回劇情吧!機器人與人類大戰是電影中常見的題材。通常這題材,可以讓我們探討甚麼課題呢?其實不外乎討論人類與機器的分別,再具體來說,是談「人禽之辨」。

  人禽之辨,古人談過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道德觀念而且付諸實行。《孟子.離婁》中,孟子曰:「人之所以於異於禽器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認為人類與野獸分別甚少,但其中最大的分別在於仁義。如果用近代語言來說,仁義就是道德倫理了。帝舜明察事物與倫理,格物致知以致國治天下平,所以被稱為明君,留芳百世。這種仁義,並非刻意模仿去行,而是從心底裡發出自然而然的行為。

  Brain具智慧與創造力,但缺乏靈魂,所以沒有人性,只能像野獸一般四處破壞。麻包機器人則被注入靈魂,身體雖是用機器造的,但各有性格。雖然彼此之間因價值觀不同而有衝突,但都愛惜生命。電影裡,「一」認為「二」太老太弱,推他出去險境,最後令「二」犧牲了。「九」為此咬牙切齒,這就是道德和良知了。按「九」的道德價值來看,「一」是個冷血和自私的人。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別人。不過到了危急關頭,「一」居然代「九」身先士卒,自我犧牲。由此可見「一」是個矛盾的人。這種矛盾不令我出奇,因為這正是人性。

  我相信人皆有惻隱之心。然而人既想行善,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吞沒良知,不能行善。我們既知道甚麼是善,那麼固然知道哪些是不夠善,亦知道哪些是惡。善惡之辨,我稱之為道德。排除環境因素和天意,心中蠢蠢欲動想行惡而不行善的動能,我稱之為罪性。而善惡之爭,則是人類千古以來未曾攻克的戰鬥。

  有人說善與惡是人類自己定義出來的。也有人說善惡只是相對,不是絕對!然而,這世界必須要有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如果善惡之分只是人類自己定義的話,那麼下次我搶了你荷包裡的一千大元時,不要責罵我。事實上,我們都曉得貪心是錯誤的。因此,值得思想的是:既然我們知道「貪戀別人的財物」是惡的話,那麼「惡」這概念從何而來?

  也許人與禽獸最大的分別,在於行善的願望與為惡的本能。我不甘於與野獸並列,所以我對善與惡是有我的標準。每個人的標準不同,但你不可標籤我是道德佬。Thank you。

  人禽之辨這題材,可套用至所有人類與非人類關係的電影,即人類與ET,人類與外太空生物,人類與基因特變生物,人類與喪屍,人類與動物,人類與人魚,人類與卡通人物,人類與…

  如果想從人與機器人的電影中探討道德倫理的價值與複雜性,較近期的影片中,我建議看《智能叛變》(I, Robot),此片解釋倫理為何超越簡單邏輯。當然,有空的話,最好看看原創者科幻小說大師Issac Asimov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